鳜鱼的连杆养殖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方式,主要涉及池塘准备、饲料鱼培育、鳜鱼苗放养与培育、投饵、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多个环节。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池塘条件
选择沙质底、淤泥少、面积3~5亩、水深1.5~2米的池塘,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
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使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四月十五日前后放入鱼巢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
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鳜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防治病害,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
投饵
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左右,避免饵料鱼太少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
水质管理
鳜鱼适合生活在水流缓慢的区域,因此养殖池塘要有水流,不能使用死水养殖。鱼塘中种植水草,丰富的水草也能给鳜鱼提供食物。
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新,及时换水,保持水质稳定。
适时开启增氧机
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确保鳜鱼有足够的氧气生存。
养殖管理
定期检查鳜鱼和饲料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饵量。
注意观察鳜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病害防治
定期进行病害检查,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主要病害包括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鳜鱼的连杆养殖成功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