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鳗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鳗苗放养
放养密度: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为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为500~1000克/平方米。低密度放养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放养时间: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广东、福建的鳗苗放养时间在3月初左右。加温条件或有温水供给的养鳗场可以提早放养。
计数和过秤:放养时需计数,算出每个一级池放养的重量、规格和尾数,以便控制放养密度。
池塘准备与消毒
整修与消毒:春节后对池塘进行整修,干塘曝晒,4月中旬每亩用35公斤生石灰和水泼洒全池消毒,5月上旬进水15~20厘米,每亩用20斤茶籽饼进行清塘、清杂、增肥。
水质管理: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勤开增氧,特别是养殖后期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原露等。
饲料投喂
饲料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根据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调整饲料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
投喂时间:前期每天投喂2次,后期根据情况逐步调整为白天进食。
病害防治
定期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池塘和鳗苗进行消毒,防止病害的发生。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池塘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
环境控制
水温控制:鳗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28℃,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鱼的生长。在土池养殖中,需要保持2.5米以上的水深,以形成上下温跃层。
光照管理:适当的阳光可以帮助培养水色,抑制寄生虫和病菌的繁殖。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需要使用黑色遮阴网;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使用白色保温膜。
排污管理
及时排污:根据鳗鱼摄食后2-3小时为排粪高峰的特性,一般在投喂3小时后进行排污。在水泥池精养鳗鱼中,要求全面、认真地刷洗,并每1小时排臭一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闽江鳗鱼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定期消毒和监测水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