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增加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物增氧
培养藻类:如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投放生物载体: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环境,增加好氧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氧气的产生。使用生物载体时需定期清洗和维护,避免滋生有害微生物。
化学增氧
使用化学增氧剂:如过氧碳酸钠、过氧酰胺、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等,这些化学制剂与水反应能迅速生成氧气,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但需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机械增氧
叶轮式增氧机:通过电动机驱动叶轮旋转,搅动水体形成水花,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
水车式增氧机:利用水车原理,通过水流驱动叶片旋转,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射流式增氧机:通过喷射水流,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水中。
微孔增氧机:通过微孔装置,将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注入水中,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其他辅助方法
改底调水:使用粒粒氧等高效增氧剂,迅速沉入池塘底部,与水反应后产生大量氧气,增加水体溶氧,并长时间维持水中高溶氧。粒粒氧特别添加缓释助溶剂,长达2小时以上的持续放氧,保障增氧效率充分有效。
增加换水次数: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新鲜,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控制饲料喂养量:减少残留鱼饵和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从而保持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建议
根据养殖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增氧方式:例如,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较差或天气恶劣时,可以优先考虑机械增氧;在养殖密度较低、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生物增氧。
合理使用化学增氧剂:虽然化学增氧剂效果显著,但过量使用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频率。
定期维护和更换增氧设备:确保增氧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以保持高效的增氧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中的氧气含量,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