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生的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好育好苗种
选择来源清楚、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种苗进行放养。
立足于早投苗,尽量投放大规格苗。
有条件的最好选养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良种苗,并进行专塘培育。
建议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逐步走人工培育亲鳖,自繁自养的道路,降低种苗成本。
科学用料
饲料是甲鱼养殖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支出,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是关键。
使用商品人工配合饲料时,应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若自配料,则要从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添加剂的种类、原料的新鲜度、粉料的细度、原料的预混合等情况去考虑,选购质优价廉的饲料。
饲料应充分搅拌,注意饲料团的粘合度,最好制成颗粒料,进行水上投喂。
宜多设固定食料台,投喂要求少量多次,保证甲鱼能吃饱不浪费,减少饲料在水中散失而污染水体。
通过以上措施,能把饲料系数降到1.7以下,饲料成本的比例就会降下来。
加强日常管理
成活率高低是效益好坏的关键,要提高成活率就要做到认真细致,精心管理。
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饵料的制作与投放: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水质调节: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科学投喂
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料。天卵黄囊吸收完后,便开始摄食,这时可投喂一部分小红虫、摇蚊幼虫、蚯蚓丝、熟蛋黄等食物。经饲养7天后,可投喂新鲜的猪肝、绞碎的鲜鱼肉、螺蚌及动物内脏,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蚯蚓投喂。饲养稚鳖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养成稚鳖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高温季节在早9点投喂一次,下午5点钟投喂一次。秋后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处。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设在水下10米处,成25度坡度。为了避免稚鳖摄食时争夺与撕咬,可多设几个投食点。投食量要根据稚鳖实际吃食情况而定,让稚鳖吃饱下次投喂无剩余为度。在水温25〜30时,一般投饲量可占稚鳖体重10%〜20%。所投饵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霉变现象。每天在投食前要对食台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饲料和污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