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稻怎么养殖

慧慧手脑知识 · 2025-01-07 17:19:38

蟹稻共养是一种立体种养模式,通过水稻和河蟹的互利共生,实现绿色高效的生产效果。以下是蟹稻共养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环境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田块。

田埂要求不漏水,一般选择中低产田进行养殖,以增产增效。

田间工程建设

开挖蟹沟:环沟一般在稻田四周离田埂2-3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15%。田间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和隐蔽,视田块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沟相通。暂养池用于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可利用田头自然沟或排水渠道改造而成。

加固田埂:加高加宽田埂,防止汛期溢水和蟹虾逃逸。田埂宽度1.5-2.0米,高0.8-1.5米,外坡比1:1.25-1:2。

防逃设施:在田埂上建设防逃墙,使用水泥板、砖块、塑料薄膜等材料,高度高出田埂约50厘米,底部埋入地下10-30厘米。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6-7月每周换水1次,8-9月每周换水2-3次,9月以后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3-1/5。

饲养期间每隔10天在沟、溜中施1次生石灰,使水呈5-10毫克/升。

苗种放养

蟹苗放养:培育蟹种每亩放养蟹苗0.5千克,养殖成蟹则每亩可放养个体重为10-15克的蟹种1500-2000只。

水稻种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耐盐水稻品种,适时早栽早管,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饲养管理

投喂:日投喂1-2次,一般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投喂点应在预先设置的食台上或蟹沟两侧的岸边。

检查与防逃:定期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及时堵塞。暴雨时注意防涝,干旱季节注意缺水。

收获

在水稻成熟时进行收获,同时收获河蟹。收获方法应尽量减少对河蟹的伤害,确保河蟹能安全转移到暂养池或养殖池中。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术的实施,可以实现水稻和河蟹的高效共生,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