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鳜的养殖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苗种驯化、养殖流程规划、饲料与投喂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前期准备工作
清塘做水:
使用足够的石灰,一亩不少于300斤,确保水质碱性。
晒塘时间要足够,至少7-10天,以杀灭病原菌和有害物质。
做好水质管理,重视藻相和菌相的平衡,建议自己发酵饲料,增加频率和用量。
养殖流程规划:
定密度:新手建议低密度养殖,一亩不超过3000尾。
定模式:建议选择池塘小水体养殖,苗种可以选择驯化好的,或者自己驯化。
定饲料和动保:选择大品牌饲料,注意动保产品的选择,特别是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产品。
苗种驯化阶段
配备适口饵料鱼:确保饵料鱼健康且无病原体,投喂前进行消毒处理。
试苗:在上风头和下风头使用网箱试苗,防止鱼苗下塘后出现问题。
驯化流程:
先投喂活饵,如丁酸梭菌、胆汁酸、乐畅、幸福100泡过的饵料鱼。
逐步过渡到投喂死的饵料鱼,聚群抢食状态良好后,再过渡到投喂添加了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
驯化时间最少25天,确保鱼苗完全摄食人工饲料。
养殖期间管理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水温、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
饲料投喂:
日投料量为鱼体重的2-5%,每天投喂2次。
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投料量,避免鱼体不适和浪费饲料。
使用缓沉型膨化料,先用30%的水泡软饲料后再投喂。
自配干性粉状饲料,配方是关键,可尝试搭配不同诱食剂,并加拌促消化类益生菌。
根据鱼体大小调整饲料粒径,确保饲料适口性。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问题。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导致鱼体受损或水质恶化。
在鳜鱼养到3两之前,饲料内必须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动保产品。
采用脉冲投喂法,喂7天药料,再喂7天正常料,再喂7天药料,循环往复,直到养成。
养殖设施配置
鱼塘:选择圆形或方形鱼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3-5亩,深度2米以上。
增氧设备:每亩配备1-1.5千瓦增氧机,并配备备用发电机或柴油鼓风机。
网箱:选择面积5亩以上,水深2.5-3.5米的网箱,网目尺寸根据鳜鱼规格而定。
越冬期管理
坚持投喂,保证饲料质量和投喂频率。
进行保肝健肠、抗应激强免疫等保健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饲料鳜的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高效、健康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