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主要包括选址建池、投种放养、投饵管理、水质调节和越冬管理几个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中可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上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以防逃逸。
投种放养
养殖初期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专门的厂家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体形大,产量高。
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
投饵管理
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
投饵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水质调节
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在人工养殖密度高的情况下,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水温宜保持15~30℃,7-8月气温较高,要注意适当的换水降温。
禁止在池塘的进水口处使用农药、化工品,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
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
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蛭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投饵和及时越冬管理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