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生蛋母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转群
后备母鸡饲养到18周龄左右即可转入成年鸡群饲养,从20~22周龄开始性成熟,然后陆续开产,进入产蛋期。转群前要做好准备,如食槽与水槽,平面饲养鸡群还应准备产蛋箱。转群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夜间进行,使用绿色灯光或较弱光线,以减少惊群,抓鸡要轻拿轻放,避免粗暴。转群时最好不要同时进行预防注射或断喙,以免增加应激。转群的同时应注意淘汰病鸡、弱残鸡等。
开产管理
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如果饲养管理良好,产蛋率可适时达到标准曲线,为后期产蛋高峰打好基础。光照管理方面,产蛋阶段光照时间要增加而不能缩短。密闭式鸡舍光照可在原来8小时/天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连续2星期以后,再每周增加半小时,直至每天光照达16小时为止,最多不超过17小时,以后保持稳定。开放式鸡舍全靠自然光照,不足16小时的部分可用人工光照补充。一般早、晚各开、关灯1次,比较理想的是采用早晨补充光照。人工光照所用光源以白炽灯为最好。一般产蛋鸡的适宜亮度是在鸡头部有5勒克斯-10勒克斯就够了。
饲养方式的选择
目前蛋鸡的饲养方式为笼养和平养两种。平养又分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后者比前者先进,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笼养蛋鸡有利于防病和管理,单位面积的鸡舍饲养数量可以大幅度增加,节省饲料,效益高。
营养与饲料
根据产蛋阶段的不同,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在产蛋量上升阶段,增加日粮中钙的比例,并逐渐改喂产蛋鸡饲料。当产蛋率达到高峰时,每只鸡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要适当增加。限制饲喂可以提高产蛋率,防止母鸡过肥。
管理与应激控制
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鸡舍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平时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舍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于0.3%,氨气浓度不能低于15微升-20微升/升。避免在产蛋期间进行免疫接种或其他可能引起应激的操作。
其他技术
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来提高产蛋率,例如截翅法、加喂维生素C、饥饿法、添加黄豆粉和菜籽饼、喂食土料等。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确保鸡群健康。使用胆汁酸等物质可以促进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钙吸收,提高蛋鸡产蛋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生蛋母鸡的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