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中的调水主要包括 水温调节和 溶氧控制两个方面,具体方法如下:
水温调节
适宜水温:鲟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2℃,最适生长水温为18~25℃。夏季池塘水温不要超过28℃,以免影响摄食。
降温措施:如果水温过高,应及时注水,昼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饵,以恢复水质。
越冬管理:秋季和冬季水温应保持在5℃以上,冬季应强化培育,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增强鲟鱼的体质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并进行鱼病检查和治疗,防止鱼带病越冬。
溶氧控制
换水方法:根据地区水源情况,可以采取隔天换水或每天换水的方法。在高温期(7~8月),水位可升至2.5米,并加大换水量,改为每天换水1/3,采用全天微流水,边排水边进水的方法,以降温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注水与排水:放养前2周注水,水深为2米。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2℃时,可以使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每升在6毫克以上。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溢排水,根据水质及鱼苗情况每隔2~3天吸底排污1次,及时清除死鱼,每7~10天放水洗池1次。
其他水质控制
PH值控制:中华鲟适合在PH值在7-8的弱碱性水中生活,需要对PH值进行控制。
盐度控制:鲟鱼对盐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养殖环境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鲟鱼养殖水体的水温和溶氧量,为鲟鱼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