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笼鹌鹑的养殖方法如下:
养殖设备
使用铁丝网制作笼子,笼长9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笼底网眼要保证粪便通过,脚趾也不会踩空。头部网孔稍大,保证其出头采食和饮水。
鹌鹑舍要设在通风、向阳、干燥、温暖的地方,注意调节温度,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勤扫笼舍,清除粪便,保持笼舍干净。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
饲料与喂养
平时喂养玉米面、米糠、鱼粉等饲料,每天喂养5次。定期打扫卫生,并注射疫苗,预防各类疾病发生。
饲料应营养全面、均衡,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杂质,并根据鹌鹑的实际需要,合理搭配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环境控制
鹌鹑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雏鹌鹑。育雏期温度应控制在35-37℃,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直至脱温。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鹌鹑的生长。
光照对鹌鹑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有重要影响。育雏期光照时间可适当延长,促进雏鹌鹑采食和活动;产蛋期则需保持稳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一般每天保持16-18小时的光照,以促进产蛋。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鹌鹑健康生长的关键。一般每平方米笼养面积可饲养成鹌鹑50-60只,具体根据鹌鹑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条件灵活调整。
出壳后1天至7天内每平方米可以控制在120只至150只,7天至15天养殖密度要控制在80只至100只/每平方米,15天至25天每平方米要控制在60只至80只。
卫生与疾病预防
保持圈舍的卫生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和消毒,避免鹌鹑有生病的可能。定期给鹌鹑注射疫苗,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选种与配种
选择优良的种鹑,注意观察其外观和生长情况,选择健康、体型匀称的鹌鹑进行繁殖。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
孵化
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铁笼鹌鹑,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