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锹(通常指的是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 散养和池养两种。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散养
确定密度:
根据养殖条件确定养殖密度,苗子尽量自繁自养。
防逃防天敌:
重点做好防逃和防天敌的措施。
试养:
建议先试养一年,控制成本,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
饵料:
利用田中的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饲料。
环境适应性:
泥鳅生活力强,能在水少时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
池养
鱼溜和鱼沟:
在池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
进出水口:
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
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
环境管理:
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
收获:
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其他注意事项
养殖池建设:养殖池应选择靠近水源、环境安静、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水体,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水温。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做好防病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泥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