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塘鱼的配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鱼种的比例、放养规格、混养种类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配种建议:
底肥施放与水质消毒
在鱼种下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
使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毒,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粪500公斤作底肥。
放养规格
投放“斤两鱼种”,即大规格鱼种成活率高,并能保证抽捕出塘的商品规格。
具体放养规格建议为:草鱼200~400克、鲢鳙鱼100~300克、鲤鱼50~150克。
合理搭配混养
实行立体养鱼,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
建议的混养比例为:草鱼40%、鲢鳙鱼40%、鲤、鲫、鲂、罗非鱼20%,每亩总放养量达150公斤左右。
鲢与鳙的比例一般为4~5∶1,新开塘或施肥水平不高时,可采用6~7∶1。
鲤、鲫、鳊、鲂与草、青鱼的比例中,青鱼为主或草、青鱼并重的池塘,螺蚬投喂量较大,鲤鱼放养量可适当增多。
轮捕轮放与技术路线
采用常年轮捕、均衡上市的技术路线,提升养殖水体的生产力。
根据各种鱼的栖息习性和食性差异,合理搭配各种鱼种的放养比例。
饲料与施肥
饲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如黄豆、麦类、稻谷、豆饼、糠麸、酒糟、粉渣、水生和陆生植物、稻草、玉米芯、芝麻杆、花生壳等。
生产上推广的配合饲料对青、草、鲤、鳊等鱼饲养效果好。
防病与水质管理
定期进行鱼病检查和防治,使用生物防治或高效低毒农药。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定期加注新水,特别是在天气变化、雷雨前及“转水期间”要及时采取过水、换水、增氧等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有效地进行养殖塘鱼的配种,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