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壳鹅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饮水
幼鹅破壳后一天左右,会开始站立走动并寻找食物。此时,应提供2-3cm深的浅水,让幼鹅自由活动4-6分钟,并加入少量葡萄糖以促进通肠。
确保水源充足且水质干净,防止幼鹅喝到污水。
饲喂
幼鹅成功饮水后,开始喂食。第一顿饲料可以将菜叶切碎与米粒或米饭混合,并添加小鹅料。
3-4天后,增加一些嫩青菜叶,避免饲喂干草料,防止幼鹅因口渴而过度饮水。
放养
幼鹅出壳半个月后,可以选择在晴天的早上7-8点进行第一次放养。放养前让幼鹅少量进食,处于半饱状态。
放养场地应水源充足,避免在阴雨低温天气放养,以免幼鹅受寒生病。
初次放养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半小时,随后逐渐增加放养时间,直到全天放养。
温度控制
幼雏期温度应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55%左右。随着幼鹅成长,每周温度可下降2℃左右,直至脱温。
疾病防治
进鹅前应对鹅舍和用具进行消毒,选择打过防疫针的鹅苗,并在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抗血清或疫苗。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及时接种疫苗,注意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营养与饲料
幼鹅饲料应高粗蛋白质、高能量,并搭配20-40%的青绿饲料。
随着鹅的成长,饲料的营养浓度可以适当调整,增加贝壳粉比例,以利增加体格。
育肥期饲料以玉米、薯类为主,最好将饲料煮成半熟,每天饲喂4-6次,夜间加喂1次。
环境控制
鹅舍应保温性能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定期清理鹅舍,保持干燥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剥壳鹅,确保其健康成长和高产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