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自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炕上平养
建造鸡舍:选择背风朝阳、地势干燥、平缓、四周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的地方。鸡舍大小依地势、地形而定,地面最好为混凝土结构,在干燥的多孔沙质土地区,也可用泥土地作为鸡舍地面。气候温和或较炎热地区可采用双坡式顶棚,两壁敞开,前后2个窗口的开放式鸡舍,其特点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风,鸡舍干燥。
垫料:在舍内地面上铺5~10厘米厚垫料并定期打扫更换,或用15厘米厚垫料,一个饲养周期更换一次。优点是养殖设备简单、成本低、胸囊肿及腿病发病率低,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占地面积多些、使用过的垫料难以处理、且常成为传染源、易发生鸡白痢杆菌病及球虫病等。
网上平养
育雏:5周龄前在育雏舍培育,5周龄后转群到网上饲养,有利于充分利用育雏设备和加快肉用仔鸡后期的发育。鸡舍内饲养区全部铺上离地面高60厘米金属网或木、竹栅条,或在用钢筋支撑的金属地板网上再铺一层弹性塑料方眼网。鸡粪落入网下,可减少饲养环境的污染,对球虫病控制有显著效果,胸囊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其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
地面散养
密度控制:合理掌握乌骨鸡生长期密度,可使乌骨鸡避免浪费饲料,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乌骨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一般1~10日龄,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龄,每平方米30~40只;20~30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30~60日龄,每平方米20~25只;60~90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
环境:散养时,应选择草地、山坡、森林等自然环境,避免靠近居民区或工厂污染的地方。养殖场地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清洁。
种鸡管理
饲料: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拌入熟蛋黄,逐渐增加玉米面、青饲料、骨粉、鱼粉等。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鸡新城疫疫苗,及时隔离病鸡,保持鸡舍干燥和温暖,定期消毒。
光照管理:母鸡在冬季需要补充光照,每天提供13-14小时的光照时间,同时供应营养丰富的饲料以提高产蛋率。
饲养密度
雏鸡:每平方米40~50只。
育成鸡:每平方米20~25只。
成年鸡:每平方米8-10只。
卫生管理
饮食卫生:料槽、水槽定期清洗消毒,不喂养变质饲料。
鸡舍卫生:定期清理地面粪便和垫料,保持鸡舍干燥,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乌鸡的自养,提高养殖效益和乌鸡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