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可能是指蛤蜊或其他贝类)的人工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播苗季节
根据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选择不同的播苗时间。例如,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大苗则在产卵之前播苗。
整埕工作
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然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
播苗
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
播苗密度
播苗密度直接影响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
饲养设施
选择合适的位置,准备好饲养设施,提前清洗干净。例如,在花蛤的壳长到10-15毫米时,将花蛤播种在附着基上,放养工作要避开大风大浪天气,放养后用纱网覆盖。
水质管理
花蛤适合在18-30℃的水温环境下生长,要避免水温低于0℃,否则鳃纤毛停止运动和摄食,影响正常生长。还要注意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食物
刚孵化的前两天不用喂食,第三天可喂熟的蛋黄。幼小的蛤蜊可喂蚯蚓、蝇蛆、黄粉虫,成年后食量大,可调配豆饼、面粉喂食,并让其自行捕捉蚊虫、蔬菜。
繁殖
蟾蜍为卵生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每年水温为十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百分之九十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五千枚左右。卵带可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十摄氏度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
敌害防治
定期检查养殖池,防止螺类、鸟类、蟹类、海葵、浒苔等敌害生物的侵害,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日常护理
定时定量喂食,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夏季高温时,可使用底质改良剂,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哈喇的人工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蛤蜊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