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斑蝥的方法如下:
养殖池建设
水泥养殖池:建造面积适宜的水泥养殖池,池内铺垫细土5〜8cm,并保持湿润(自然含水量17%〜20%),种植斑蝥成虫嗜食的植物,如大豆、豇豆、马铃薯等。
砖灰结构养虫池:选择向阳的地方,筑砖灰结构的养虫池,池上加网盖,池中填土,池内先饲养蝗虫让其产卵于池再捉雌雄斑蝥放到养虫池中,使其产卵于地下。
卵的孵化与幼虫饲养
孵化方法:野外采集大量蝗虫卵袋,埋于池内地下土中。斑蝥卵孵化的幼虫即可找到蝗虫卵袋取食。人工孵化时,必须注意温度调节,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3°C时,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幼虫饲养:幼虫孵出后,自动寻找蝗虫卵袋寄居于宿主的卵块内生活。一个寄主室中,一般仅能容留一个幼虫生存,以满足幼虫期生长发育的需要。饲养过程中如发现伺养土产生异味或被病菌、其他昆虫等寄生,应立即更换土壤和塑料杯。
成虫饲养
笼养:成虫采用笼养的方式,饲养笼一般以0.3~0.5立方米为宜,每立方米饲养成虫1000~1500头,雌雄各半。笼底铺垫15厘米厚的洁净沙质土壤,作斑蝥产卵场地及调节湿度用。以各种豆科植物或葫芦科植物的花类饲喂,每日投食2次,投料量以食后略有剩余为度。每日向土壤中洒洁净水1次,保持12%~15%的土壤含水量。
山养:幼虫养殖通常采用山养的方式进行,在释放幼虫前,首先要调查当地蝗虫的分布密度,再根据蝗虫的虫口密度来决定斑蝥幼虫的山养数量。蝗虫虫口密度或蝗虫卵块的分布量调查一般采用5点取样方法进行调查。
环境控制
温度:斑蝥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湿度在70%左右,可以通过加设陶瓷瓦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湿度。
卫生与清洁:定期对繁殖箱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饲料与投食
饲料:成虫的饲料主要是以豆类和葫芦类植物的花,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幼虫的饲料主要来源于寄主蜜蜂的幼虫。
采收与繁殖
采收:经45~60天的饲养,便可将未死的成虫捕捉加工。采收要有限制,每群采1/3~1/2,留下种虫自然繁殖,保证做到永续利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斑蝥的人工养殖。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斑蝥的健康生长和高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