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场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平整的地块建场,场地四周砌围墙或用竹篱围起,场内一分为二,中间留走道,走道两边用毛竹隔成栅栏,栏高2米左右,材料应光滑不带刺,最好有一定弹性,以免鸵鸟碰撞时受伤。
养殖场北缘用石棉瓦搭建棚舍,地面铺砖块。
外场地要清理干净,不能留石块、石灰、铁丝、竹片、铁片、塑料袋、烟头等杂物。
场内挖一个直径2米、深40厘米左右的坑,坑内放满沙子。
消毒
鸵鸟进场前要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进场后每隔10天左右消毒1次。
消毒用药及方法可参照猪场消毒,但不能用石灰。
饲料与营养
根据种鸟的营养需求,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全价配合饲料,制定鸵鸟的标准日粮。
在繁殖季节,种鸟的日粮标准应为每天饲喂青饲料3-4千克,粗饲料1-1.5千克,以及含粗蛋白18%左右的配合饲料1-1.5千克。
饲喂方法: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活动,所以首次饲喂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一天饲喂4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一致。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将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的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kg左右,以防过肥而降低产蛋量。
分群管理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4只(1雄3雌)为一饲养单位。
分群工作一般是在傍晚进行,先将雌鸵鸟引入种鸟舍,然后再将雄鸟引入,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
运动场管理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1雄3雌)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
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前胃阻塞和肠穿孔。
疾病防治
饲养环境管理:鸵鸟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特别是在育雏期,需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疾病发生。同时,保持鸟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湿度,预防呼吸道疾病。垫料应选用质地松软、吸湿性好且不易产生尘埃的材料,定期更换,保持干燥清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疾病治疗:腹胀多由饲养不当或饥饿引起,需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掌握喂养量和方式,以及保持饮水清洁卫生来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多见于新生鸵鸟,需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提高饲料的采食质量。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需通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蜱虫感染需手动除去蜱虫并口服药物治疗,外伤则需局部处理、消毒和伤口缝合。
运输与捕捉
运输前须减料停产,确保运输时输卵管中无成熟的蛋。运输前3—4小时停喂饲料,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食盐和镇静剂,以防止应激反应。运输季节以秋、冬、春季为宜,最好选择夜间进行,因鸵鸟看不清外界景物,可以减少骚动。运输工具和笼具要消毒,笼具要求坚固通风,顶部加盖黑色围网。运输过程中随时观察鸵鸟动态,长途运输注意定时给水。保持车内通风良好,对燥动不安的鸵鸟戴上黑色头罩。运到的鸵鸟由于应激,1—3天内常会表现食欲下降,粪便呈粒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饲料投喂逐步过渡,以利鸵鸟运输应激后的恢复。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鸵鸟养殖,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