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深厚、肥沃疏松的地方种植,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
造林密度一般为株/亩,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
造林季节
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造林方式
移竹造林: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2——3年生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实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播种育苗
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清水洗去拌种药粉,浸泡半小时后,再用0.3%高锰酸钾消毒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后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条播、撒播、穴播均可,穴播种子用量少,竹苗分布均匀且生长整齐。
苗期管理:揭草分2次,大部分播种穴出苗后,揭去一半;再经7~10天全部揭除,将揭草移放苗行间。
护笋养竹
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
劈林: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
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提高竹鞭孕笋量。
适时施肥
每年追施两次肥,第一次在清明前一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第二次在9月施崔芽肥。
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学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适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土渣肥1000公斤或饼肥50~100公斤。
施肥方法: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化肥可穴施、撒施或沟施。
合理采伐
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
采伐季节: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严禁砍竹。
采伐量: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
田间管理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抢夺楠竹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松土:每隔两年松一次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剔除老弱病残的竹笋:尽早铲除,避免浪费资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楠竹,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