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雏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根据肉仔鸡的生物学特性和本场条件,选择垫料饲养、网上平养或笼养中的一种。选择时需考虑肉仔鸡飞行能力差、性情温顺、生长发育快、易发生腿病及胸囊肿等因素。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在一定区域内饲养同一日龄的鸡,并于同一天出场。出场后彻底打扫、清洗、消毒,2周后再引进下一批鸡,以切断病源循环感染,便于疾病控制和饲养管理。
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肉仔鸡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为:1—2日龄33—34℃,3—7日龄30—32℃,第二周27—29℃,第三周24—26℃,第四周21—23℃,以后保持20—21℃。育雏期需要适当的温差,如使用电热保温伞或热风炉供暖。
加强早期饲喂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应早期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饲料,促进其生长发育。
选择健康的雏鸡
雏鸡应来源于健康和传染性法氏囊(IBD)阴性种鸡群,避免IBD阳性种鸡群的雏鸡混养。
合理的光照管理
育雏头两周光照强度应稍大,每平方米2-3瓦,以后每平方米1瓦左右。前2日龄24小时光照,3日龄起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夜间12点关灯。
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防止贼风和穿堂风,特别是在气候更替和昼夜温差大的季节里。
湿度控制
育雏室温度高,易造成相对湿度较低,应采取措施如地面洒水、空中喷雾等保持湿度在65%-70%。
消毒和防疫
定期对舍内外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用药和防疫程序要合理,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问题。
分群饲养
根据雏鸡的大小、健康状况进行分群,避免弱鸡和残鸡混养,提高成活率。
控制饲料和水料
防止肉鸡生长速度过快导致营养代谢病,如腹水综合症。适时换料,控制饲料和水料的供给。
补充砂砾
进鸡后添加砂砾,有助于雏鸡消化和防止球虫病等。
环境控制
注意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做好污水、鸡粪、淘汰鸡、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肉鸡雏的成活率,促进其健康生长,最终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