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的防病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饲养环境
选择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养殖。
养殖池塘要彻底清整、消毒,并种植水生植物,提供遮荫和天然饵料。
苗种质量
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苗种放养前,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进行消毒。
放养密度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避免过密导致疾病发生。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
水质管理
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溶氧,调节水温。
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并注意水温的稳定性。
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保持水质“肥、活、爽”。
饲料管理
饲料应合理搭配,避免单一投喂动物性饲料导致消化不良。
不投喂腐臭变质的饲料,防止肠炎等疾病发生。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
疾病防治
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杀灭致病菌。
使用0.04%小苏打和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防治水霉病。
使用孔雀石绿溶液浸泡30分钟,防治寄生虫病和水霉病。
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日常巡查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和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敌害防治
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防止蛙类、鸟类等敌害进入池中。
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泥鳅养殖过程中的疾病,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