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塘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畅通。
池塘面积一般在5 - 15亩,水深1.5米左右。
四周用石棉瓦、钙塑板等材料构建防逃墙,高度在土下20厘米,土上部分为40 - 50厘米。
配备完善的冲水机械与增氧机械。
在池塘中利用网片围成一个暂养池,面积为1 - 2亩。
种苗放养前的准备
清塘消毒:10月份以后,将池塘中河蟹捕捞上市或转入暂养池,对原有池塘进行干池清整,挖除过多淤泥并每亩用150 - 20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水草移栽:在成鱼池一角移植一定数量的水花生,约占池塘面积的5%。
放养模式
根据亩产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蟹种放养量。例如,亩产要求10 - 15kg时,放养5 - 15g/只蟹种5kg;亩产要求25kg时,放养蟹种10kg。
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厘米左右,将鱼白鱼再移入池中。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池塘水质,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等指标处于适宜范围。
定期采取换水、增氧、投放生物制剂等措施,维持水质良好。
使用生物制剂如双改先锋,氧化+生物双重作用,高效分解池底有机物,快速改善底质,防止蟹塘环境恶化。
饲料投喂
合理的饲料投喂是确保螃蟹健康生长的关键。螃蟹的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
根据螃蟹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使用过期、霉变的饲料。
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池塘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设备。
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准备工作。
定期检查螃蟹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加强池塘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病害防治
在雨季期间,要对螃蟹池进行全面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数量,降低河蟹生病的风险。
通过增氧设备、换水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河蟹的正常生长。
及时施肥,固根固草,保证水草的生长,为河蟹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螃蟹塘鱼的养殖效益,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