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河蟹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法,具体技术如下:
池塘养殖
池塘的选择和改造
水源水质清新,水位稳定,无污染,透明度和溶解氧高,排灌方便,富含水草和螺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池塘清塘消毒15天后,选择阴雨天或每天早晨或傍晚气温低时放苗。
放养
投放2龄幼蟹(个体重5克),每667平方米(1亩)投放2000~3000只;放养蟹苗,每667平方米投放0.8~1公斤。
可同时放养适量的鲢鳙鱼。
饲养管理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也可投喂鱼类、蚕蛹、蚯蚓、螺蚌肉、屠宰场下脚料或其他动物尸体等动物饲料。
适当投喂水草、菜类、谷粒、米糠、麦麸等植物性饲料。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霉变,营养平衡,每天傍晚投饲一次,投喂量为体重的3%~5%。
水质和水温控制
控制水质,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无污染,水温适宜。
水体由深、浅两部分组成,水中种植水生植物。
防病防天敌
定期泼洒生石灰,每20天一次。
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农药和化肥,稻田养蟹少用化肥。
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鼠害、蛙害、鸟害等天敌侵害。
防逃与收获捕捞
防逃设施以玻璃钢瓦或钙塑板为好,高出地面60厘米,防逃膜向内侧倾斜10°。
用塑料网箱养殖时,网箱大小视养蟹量而定,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0~30只。
稻田养殖
田块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且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的田块。
水稻种植要求米质优良、叶片开张角度小、茎秆坚硬、耐肥力强、抗倒伏、抗病害。
田间整理
田埂高度设置在70厘米以上,顶宽50厘米以上。
环沟宽80~100厘米,深度50厘米,坡度比例为1.0∶1.2,沟与沟之间相通。
适当翻耕,保证田间旱而不干、涝而不淹。
田块消毒
使用生石灰75~125公斤/667平方米或漂白粉7.5~12.5公斤/667平方米进行消毒。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高出地面60厘米,防逃膜向内侧倾斜10°,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弯处呈弧形。
蟹种放养
选择一龄蟹种,要求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无伤、体色有光泽,放养密度每亩80-160只。
投饵
以天然动物饵料、植物饵料为主,辅以人工投饵,每日1次。
前期以天然饵料和小杂鱼为主,后期以精饲料为主。
捕捞
用抽水干塘捕捉,也可在晚上用灯光照捕。
通过以上方法,北方河蟹养殖可以实现较高的成活率和产量,但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防病防天敌等关键环节,确保河蟹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