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繁殖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繁殖季节
鳗鱼通常在冬季进行繁殖。雌鳗在性成熟后,会开始产卵洄游,一般不摄食,消化器官逐渐退化,生殖腺进一步发育。雄鳗通常在3-4龄性成熟,而雌鳗的成熟则比雄鳗晚一年左右。
产卵环境
鳗鱼的产卵场水温要求为16-17℃,盐度为35‰以上,水深400-500厘米。雌鳗的产卵量约为700-1000万粒,产卵后因力竭而死。
受精卵与孵化
受精卵内有油球,产出后随海流漂浮、发育,在自然条件下经10天即可孵化出仔鳗。刚孵化的仔鳗体长约为6毫米,带有卵黄囊,在7-15毫米时多分布在水深100-300厘米的水层,随着体长增长上升至水深30厘米的水层。此时,鳗苗扁平、形似柳叶,被称为柳叶鳗。
暂养与运输
由于鳗鱼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苗种主要靠天然捕捞。捕获的鳗苗需要集中暂养后外运,以降低运输途中的死亡率。暂养方法包括网箱暂养法和池塘暂养法。网箱暂养法适用于短途运输,而池塘暂养法适用于长时间运输。
池塘建造与苗种培育
培育苗种的池塘单池面积以1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不应超过80厘米。成鳗养殖池面积可达数百平方米,水深以100-150厘米为宜。工厂化养鳗池池底应有排污系统,露天养殖池底最好不用水泥,池壁应光滑,池子上方应有防逃檐,池内设有饵料台。工厂化养殖场冬季应采取加热措施,在建造池塘时每个池塘应有加热装置。
鳗苗放养与驯养
鳗苗放养时应先进行鱼体消毒,使用1%的盐水消毒4小时,接着用1.0毫克/升漂白粉消毒10分钟。放养密度为0.2-0.4千克/平方米,以水温达到15℃时放养为宜。鳗苗驯养需要2周以上,以实现白天摄食、集中摄食和摄食全价配合饲料的习惯改变。
分级养殖
不同规格的鳗苗在饲养管理中不同,因此需要分级养殖,以便更好地管理。一般3-4周进行一次分级,分养前一天应停食,分养应在晴天上午进行。
成鳗养殖
成鳗养殖是把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商品鳗的过程。放养密度和水质管理要求与苗种培育阶段类似,但需要特别注意有毒物质对水质的影响,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新水或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鳗鱼繁殖过程得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鳗鱼繁殖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依赖天然捕捞获取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