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幼稚(雏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生存环境
温度:育雏室和保温区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4-36℃,之后每周降低2℃,至第七周达到21-22℃。
湿度:保持相对湿度50%-60%,特别是在出壳后的前几天。
通风:确保空气流通,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鸟身上。
光照:提供充足的光照,促进雏鸟的维生素D合成,同时设有阴凉处供休息。
卫生:育雏室、用具、食盆和水盆等每日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分小群饲养
根据日龄、体况和体格大小,将弱雏鸵鸟分成小群饲养,每群7-10只,便于观察和管理。
防止腹部着凉
育雏床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温和干燥性能,确保雏鸵鸟腹部不受寒冷侵袭。
强制饮水和诱导开食
刚出壳的弱雏鸵鸟需强制饮水,使用注射器灌服10%的速补-14或葡萄糖溶液,每次5毫升,每天2次,连续2-3天。
诱导开食,选用雏鸵鸟喜爱的青饲料切碎后撒在白布单上,引诱其采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诱食剂。
适量运动
在温度适宜、阳光温和的小运动场中,让雏鸵鸟自由活动、奔跑、晒太阳和砂浴,促进健康、增强免疫力。
饲料管理
青饲料:提供各种牧草、蔬菜叶、胡萝卜等,洗净、晾干、切碎后喂饲。
精饲料:包括玉米、小麦、豆粕、麸皮、鱼粉、食盐、磷酸氢钙、贝壳粉、骨粉等,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饲喂次数:每日饲喂4-5次,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青绿饲料喂饲量逐步增加。
防疫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养殖设施
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运动场地,满足鸵鸟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鸵鸟幼稚,确保它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