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残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建鸡舍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鸡舍,最好是有树木、花草和其他适合鸡只觅食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食物和适宜的栖息条件。
合理饲养
饮水和食物:确保鸡只有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食物。可以采用成品粮食、饲料以及自然觅食(如草虫、飞蛾等)。
饲养方式:可以采用常规圈养或野外散养。圈养时,鸡舍应配备运动场,并添加青绿植物。野外散养时,可以利用果园、林地等,并搭建简易棚以供鸡只避风挡雨。
疾病防治
疫苗成本:定期为鸡只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疫苗费用通常在20元/支,可以注射2000只左右。
淘汰方法:
经常性淘汰: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如喂料、拣蛋和免疫,观察鸡群,及时挑出病残次鸡并进行淘汰。
病后淘汰:鸡群患病后,经过治疗,部分鸡只会留下后遗症,影响生产性能,应在病愈后15~30天进行全面检查,淘汰病残鸡。
阶段性淘汰:在断喙、分群、转群、免疫接种等阶段进行,主要淘汰病残和体重严重不达标的鸡只。
计数淘汰法:针对产蛋阶段的笼养鸡群,通过记录产蛋情况,定期淘汰低产或未产鸡。
护理与销售
护理:对弱残鸡进行特别的护理,提供足量的饮水和喂料器具,不限饲不限水,并定期将它们挑入圈中进行服药护理。
销售:对无治疗价值的鸡只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出售,这样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并增加收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残鸡,提高其生长质量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