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秸秆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物理处理
切短:将秸秆切短至适当长度,便于动物采食和咀嚼。不同动物对秸秆长度的需求不同,例如喂牛以5~6厘米为宜,喂羊以2~3厘米为宜。
粉碎:将秸秆粉碎成粉末状,增加其表面积,提高消化率和适口性。粉碎的细度一般为0.7~1.0厘米,过细会降低消化率。
揉搓:通过机械将秸秆揉搓成短丝条状,进一步提高适口性。
压块:将秸秆压成块状,便于运输和贮存,同时可在压块时添加添加剂以提高营养价值。
化学处理
氨化:将尿素等含氮物质与秸秆混合密封,利用氨的碱性作用,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降解,增加含氮量,提高营养价值。
碱化:利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处理秸秆,破坏其木质素与纤维素之间的化学键,提高柔软度和可消化性。
生物处理
青贮:将干玉米秸秆与适量水分、青绿饲料或微生物制剂混合密封发酵,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有益菌群和酶类,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黄贮:类似于青贮,但使用的饲料原料和发酵条件有所不同。
微贮: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放入密封容器中贮藏,经过发酵使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的饲料,提高适口性。
饲料化利用
直接饲喂:将处理后的秸秆作为饲料直接喂给动物,适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
混合饲料:将秸秆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制成全价饲料,提高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原料化利用
生产食用菌:秸秆可作为食用菌的基料,通过食用菌生产将秸秆分解利用,生产出健康美味的食用菌,同时分解的含有秸秆的废料可作为有机肥原料再次使用。
制作有机肥:秸秆可转化为有机肥,结合养殖场粪便处理,实现变废为宝。
建议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进行。物理处理简单有效,适用于各种动物;化学处理可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但成本较高;生物处理则通过微生物发酵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适合大规模应用。综合考虑,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结合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秸秆的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