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养殖方法有多种,以下提供几种常见的养殖方式:
半地窖式栽培
选地势高的坡地或平地挖土窖,窖宽4~5米,深1.2~1.4米,长不等。
挖出的土堆于窖边,做成高出地面60~80厘米土墙。
窖内中间加立柱搭棚,上盖薄膜,膜四周压土。
窖四周开排水沟,窖一端设门,进出口处建一个缓冲间,四壁开孔通风。
窖内平菇采用墙式栽培,1月最低温度5℃以上,最高温度15~17℃,6月白天最高温度24~25℃,比窖外低3~4℃,夜间最低温度18~20℃,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
窖顶盖膜,可调节光照和温度。冬季栽培低温型平菇或佛罗里达平菇,夏季栽培高温型平菇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人防地道栽培
这种形式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可周年栽培平菇。
栽培场地以空气流通的主干道为好,空气流通不良及没有通风设备的地方不宜栽培。
栽培前地道应粉刷、消毒。培养料调制、播种、盖膜等可参照菇房栽培,但人防地道内通风不好,可采用地面块栽或床栽。
冬季温度低,可先在地道发菌室加温发菌,待出现原基时,就可移至地道出菇。地道黑暗,出菇时应补充光照。
室内床栽
首先塑料薄膜铺在床面上,塑料薄膜的上面放一层营养料,厚度在5厘米左右,接着就可以撒菌种了,上面再铺一层营养料,然后撒菌种,最后把它整平、压实就可以了。
平菇的播种时间通常在8月末到来年春天的4月末,这都是最佳播种时间。但是切记春天播种要早一点,秋天播种要晚一点,种植平菇的最佳温度在15度以下。
发菌期平菇在生长发菌的时期主要需要主要调温、保湿,还要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播种后的两天,菌种就开始萌发了,而且它会开始慢慢的向四周生长,所以每天都要进行多次检查,随时观察着温度的变化,料温必须要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
出菇期当菌丝已经长满培养料的时候,就到了出菇期,当气温达到最低的时候,就把菇房的门窗和塑料膜都打开,通风1个小时左右,然后盖好。这样就可以促使菇体的形成。并且还要根据室内的湿度进行适量的喷水。
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
在6月末三遍地铲趟完毕,在玉米或大豆地垄沟种菇。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叶生长茂盛,封垄较好,垄沟湿度大,正好适合平菇子实体生长。
选用整轴玉米芯或整捆豆秆,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控出多余水分,备用。
栽二垄,空一垄为作业道。首先将垄沟清理一下,然后铺一层整轴玉米芯或豆秆,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料,再撒一层菌种。最后用脚踩实,上面覆盖2厘米厚土或覆盖地膜。
发酵料栽培
先准备好主料棉籽壳、玉米芯等用水浸湿,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培养料的软化程度,一次一般要发酵1000斤,否则升温的速度就会非常慢。
平菇发酵料栽培时,先准备好主料棉籽壳、玉米芯等用水浸湿,等主材充分吸收水分后加入麦麸、石膏等其他材料混合均匀。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3%左右,发酵过程中应观察培养材料的软化程度。
培养料堆可堆积成高1.5米,宽1.7米左右,长按照料的多少而定,为了预防料堆中间由于发热过高而烧过,从料堆上向下打直径5公分的孔,用于散热透气,可以多打一些孔,一般每间隔28~32公分打一深到底的孔,然后上面覆盖麻袋片,进行升温发酵。
建议
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所选的品种决定具体的栽培方式。
严格消毒:确保栽培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