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生蟾蜍需要以下步骤:
建场
选址:选择靠近池塘、水沟等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养殖场,周围设1米高的围墙,防止蟾蜍逃跑和天敌进入。场地内要有“三池”,即产卵地、孵化池和饲养池。养殖池周围可以种植饲用牧草及蔬菜,供蟾蜍活动。
种蟾及卵块的收集
种蟾选择:捕野生体大、健壮、无病、无伤的蟾蜍作为种蟾,每平方米放养种蟾1-2对,雌雄比例为3:1。
卵块收集:到池塘、河流收集蟾蜍卵块,将卵块放于水温为10-30摄氏度的池水中,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
饲料管理
幼蟾饲料:小蝌蚪主要靠卵膜内残留营养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摄食,可投放米糠、麦麸、厨房下脚料、蚯蚓、蝇蛆等,每天投饵1-2次,水温保持在16-28摄氏度,水质要清新,水深以0.2-0.4米为宜。
成蟾饲料:成蟾主要以昆虫或幼小的软体动物为食,可以用黑光灯诱引蛾类及昆虫,供成蟾采食。同时,可以养殖黄粉虫、蚯蚓,捕捉蝇蛆,或在养殖场内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为其提供食饵。
科学饲喂
优质饵料:提供新鲜、干净、营养丰富的饲料。
自由采食:确保饲料供应及时充足。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防治
定期观察蟾蜍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防止敌害入侵。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材和生物制剂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采酥与脱衣
采酥:将蟾蜍洗净、晾干后,挤压其耳后腺,收集蟾酥。注意操作过程要快,避免损伤蟾蜍。
脱衣:选择体重100克以上、健康的蟾蜍进行脱衣,脱衣适宜温度为25℃-32℃,整个过程一般在5分钟左右。脱衣后的蟾蜍可用于药材加工。
销售与渠道
与中药材收购商、医药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蟾蜍,并获得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