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养殖虾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面积及形状
每个池塘的面积建议在0.5~1甲地之间,形状以方形为原则,避免不规则形状以免造成水流不足和溶氧降低等问题。
水门及排水管
水门应使用水泥和砖砌成,基础稳固,内外侧以粗细网围住,防止杂鱼杂虾进入。排水管在幼虾阶段需用细网围住,防止虾苗逃失。水门及排水管位置应在对面,连线与池岸夹角约35度角,以造成水流,利排除残屑污物。
池深
池深建议在1.5公尺以上,平时水位约在3尺以上,最高水位能至5尺。大雨时,为预防盐度骤变,水深应预设溢流管。土堤基础需稳固,以土为主,铺设黑网或围以水泥,坡度约1:1.5。
池底
池底应整平并向出水口处倾斜,最好以砂石铺底压实,上面再铺沙或半沙土。池底周围可挖宽5尺、深1尺的深沟,供夏季高温时虾类避暑用。
增氧设施
一般每分地约配置水车一台,水车排列需考虑养殖池形状、水门、排水口、季节风风向及水车流速的关系。水车可以维持3~4万尾草虾的溶氧需求量。增氧机是池必备设施,具有增氧和动水双重作用,布设位置应与池形配合,使池底尽可能大的面积无污物。
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应设置防逃设施,防止虾类逃逸。可以选择在池埂上建造防逃墙或安装防逃网。
水质管理
养殖池应保持水质新鲜、无污染,含氧量高。需要建立水质监测和控制系统,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设施应完善,有总的进水渠和排水渠,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到自排自放,减少抽水的用电费用。进排水闸要分开,出水口要便于排干池水,清塘除害。
场地选择
虾场选址要依据养殖对虾的习性和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搭建养殖池。避免在工业污染源附近搭建养殖池。
其他设施
根据养殖规模和需求,可以建设育苗场、加工厂等配套工程。虾场要有优良的水质,土质要适宜,池水循环要快,增氧机的布局要合理。
通过以上设计,可以创建一个适宜养殖虾类的环境,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