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流感(特指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监测与防护
加强对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动物防疫部门应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环境消毒与生物安全
采取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带鸡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及鼠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
实行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疾病传入鸡群及防止已患病鸡群将疾病传播于其它鸡群。
免疫接种
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要进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进行。
在该病多发地区使用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进行预防,首免在雏鹅7天~10天龄时在颈部下1/3处皮下注射多价禽流感灭活苗,隔15天后再注射一次。留种鹅在60天龄时进行二免,产蛋前15天~20天进行三免,以后每隔半年,在鹅群停蛋时再免疫一次。
药物预防
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和患有猪流感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共用餐具、饮水器等,以免通过飞沫传播感染。
提高免疫力
平时加强营养,加强有氧运动,必要时可以应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时,请立即就医,避免拖延时间,引起传播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流感的发生率和危害,保障养殖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