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猴的养殖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实验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要点:
环境条件
实验猴的房舍应分成内外室,内室供动物晚间休息和避风雨,外室供动物进行户外活动。内外室面积比约为1:2,每只猴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平方米。
实验性房舍通常为全室内笼养结构,环境条件为半开放式,便于环境条件控制。如果开展病原生物学研究,则须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
饲料及饮水
主饲料为颗粒料或配合饲料加工的窝头,另辅以水果、蔬菜、干果和瓜子类。每日每猴的干饲料量为100~300克,水果和蔬菜为250克。
每天定量(体重、年龄)投入饲槽,每天2次,一般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1次,幼猴中午12:00加投1次。每天加1次新鲜干净的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以补充猴体内不能合成的维生素C。
猴笼可装自动饮水或人工饮水设备,人工每天应更换2次水,以保证水源充足。
饲养管理
饲料应在饲喂半小时之前将食盆和水瓶从笼具中拿出,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刷子刷洗水瓶内部。每周用消毒液消毒食盆和饮水瓶一次。
每天更换2次水,以保证水源充足。根据实验猴的体重和年龄投料,每天加饲料2次,上午8:00~8:30,下午4:00~4:30,幼实验猴中午12:00加投一次。
卫生与消毒
每天检查水、电、换气、空调等设施的运转情况,确保氨味不超标,温湿度正常。
托盘每天更换2次,更换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粪便和尿液溅出,并将换出的托盘进行清洗消毒。
健康与检疫
猴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法控制的动物,其采购或捕获饲养必须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
实验猴的饲养管理分为普通级、清洁级、SPF级等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实验猴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和环境控制标准。
群体管理
猴在野外生存环境下是群居动物,因此在动物设施内也应该在兼容的情况下成对饲养或在合适的种群中饲养,除非有兽医相关的福利考虑或是有IACUC批准的合理的科学理由,才能单笼饲养。
实验操作
在进行特定实验时,如手术植入、禁食禁水或饮食限制时,可以采用单笼饲养。穿戴试验马甲或给药时,在不影响试验顺利开展时,不建议单笼饲养。进行传染病研究的实验猴,如果健康状况相似也可以采用群养。
通过遵循以上要点,可以确保试验猴的健康和实验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