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的正确处理程序如下:
报120急救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时提出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后,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将送达工伤职工及其所在单位,需注意查收。工伤职工或其所在单位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再次鉴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
申请工伤保险赔偿
申请方式:由单位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若单位未为员工缴纳社保,则与单位协商由单位支付;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提交材料:包括《认定工伤决定书》或《确认意见书》复印件、《鉴定结论书》复印件、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实名制结算账户卡(折)复印件、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原始票据等。
工伤保险基金到账时间:根据申请材料的提交情况,工伤保险基金将在一定时间内到账。
协商赔偿
工伤鉴定后,用人单位应根据鉴定结果与职工协商赔偿数额。若协商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与诉讼
若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不成,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顺利完成工伤赔偿程序,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及时与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沟通,确保申请材料齐全、准确,以便顺利获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