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哇怎么养殖

社会有识 · 2025-01-08 10:18:51

养殖石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养殖环境、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预防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选择养殖场所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

养殖池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和清洗,池壁要光滑,防止石蛙攀爬逃跑。

可以在池子周围栽树或搭建遮阳网,设置遮阴设备。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每周换一次水,水质要求清洁,包括水温、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使用小溪水更好,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检查水质。

日常管理

每天巡查养殖池,观察石蛙的活动、进食和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养殖池,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新鲜。

疾病预防

石蛙不易生病,但需提前做好疾病预防,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养殖池。

发现病蛙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种蛙选择与培育

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种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能量消耗。

配种与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为1:1,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

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

人工孵化

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蝌蚪饲养

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

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幼蛙饲养

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安全越冬:蝌蚪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深20厘米左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水深为15厘米左右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集约化养殖

为蝌蚪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蛙池设计为1m×2m的长方形,内壁涂有防渗涂料,提高池内壁的光滑度,底部装2~4根加热棒,以保证蝌蚪在冬季可以正常发育。

养殖池顶部加设网盖,用以防止敌害生物的侵袭。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石蛙,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成活率。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