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米养殖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田块选择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好的田块。
田块应便于排灌,避免洪水淹没。
土壤要求通透性好、保水性强、肥沃且富含微量元素,适合小龙虾打洞。
田间工程建设
挖沟:根据稻田地貌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挖沟方式,如“L”形沟、“U”形沟等。沟的宽度和深度需符合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田埂加固:加高加宽田埂,防止大雨时坍塌,并安装防逃设施,如石棉瓦或塑料网片。
进排水口:安装网片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
清塘消毒
在放虾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其他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施足基肥
在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厘米,然后施用有机农家肥或生物肥,培养饵料生物。
过滤及防逃
进排水口要安装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种植水草
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水草,如伊乐藻、水花生等。在放虾苗时,水草覆盖面积应超过40%。
在水稻收割完毕后,施加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肥,确保基肥充足。
水位调节
在稻前虾养殖时,畦面水深应保持在40-60厘米。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适时调整水位。
苗种放养
选择优质健康的小龙虾亲本和虾苗,放养密度应根据稻田、沟渠等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一般每亩投放7500-10000尾7-9克规格的小龙虾。
投喂饲料
小龙虾的主要食物包括腐殖质、浮游生物、藻类、水草和饲料。投喂量应根据水草情况、水质和吃食情况合理调整。
定期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特别是在蜕壳前加强饵料投喂与营养。
水质管理
定期改底培菌,使用底康1号加EM母菌等微生物制剂,保持水环境最优,促进小龙虾健康生长。
疾病防治
注意观察小龙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如肠炎、肝胰腺病变等。在高温月份,饲料中可加入噬酸乳酸菌、杜仲叶提取物等,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稻虾米的养殖效益,实现稻虾共生,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