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及池塘准备
水质要求:南美白对虾的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适宜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深0—72米,水温22—32℃,盐度10—25‰,pH值8.0±0.3,溶解氧大于4mg/L,透明度0.3—0.5米,水色以绿色或红棕色为好。
池塘选择:场地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质以砂壤土或砂土为宜,淤泥10—15cm,塘堤宽度不小于2米,池深1.5米左右,面积在5—10亩为宜,不超过20亩,长方形或圆形均可。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虾池整理:放苗前将池水排干,底泥为3—10cm厚者需暴晒塘底,使土壤氧化,再施以生石灰100—150kg/亩。底泥达10—20cm以上的,需进行机械翻耕底泥并暴晒至龟裂状,晒池时间15—30天不等,甚至冬天空池晾晒45—60天。
清塘:在放苗前15—30天,进水20—30cm,使用保虾除鱼净1ppm兑水全池泼洒,两天后每亩用二溴海因(颗粒型)0.5kg兑水全池泼洒,然后封池2—3天。新建虾池应先进水浸泡冲洗2—3次后进行消毒。
放苗及初期管理
放苗:在水温稳定18度以上开始放苗,放苗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定。
初期管理:放苗后15天内,需全池泼洒抗应激产品,补充矿物质产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换水排出污物。若PH过高,需泼洒解毒产品。
中后期管理
投喂饲料:待虾苗长大后,需投喂人工饲料,每天定时定量投喂,加速生长。
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溶解氧大于4mg/L,pH值8.0±0.3,透明度0.3—0.5米。适时施肥和培菌,保持水体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繁殖。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虾体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蛭弧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收获
根据虾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收获方法包括网捕、地笼捕等。
建议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和清洁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需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参数。
饲料管理:合理投喂饲料,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和预防,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减少损失。
环境控制: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盐度等参数,模拟虾的自然栖息环境,有利于虾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北美虾的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