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巨鲟需要掌握以下关键技术和方法:
人工饲料驯化、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
养殖户需要了解巨鲟的生物学特征,并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实现全人工繁殖,以确保种群的持续供应。
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
鲟鱼养殖前要提前在池塘中放入网箱让藻类生长,防止鱼种进入时失去健康。
鲟鱼应在水域宽阔、水深5米以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养殖,以达到最高产量。
营养与饲料研发
鲟鱼应使用全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0%左右,动物蛋白含量在15%以上,脂肪含量在9%以上,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左右,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疾病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疾病预防,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如使用过滤器、增氧机等设备。
水质管理
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极为严格,必须保持清洁,无任何污染物质。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应≥6mg/L,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水温与光照调控
鲟鱼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7~27℃,最适温度20~24℃。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水温控制在这一范围内,以促进鲟鱼的快速生长。夏季高温时,养殖池上应合理搭建遮阳棚,避免太阳直射水面导致水温过高。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根据鱼种规格而定,一般每平方米网箱的放养密度为80尾重40克左右的鱼种。
饲料投喂
放入笼具后2天内不要给鱼种喂食,让它们适应笼具环境。两天后进行喂食,每天喂食量6次左右,进入正常投喂阶段,每天投喂三次,时间分早中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通过以上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巨鲟,但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确保养殖过程可持续且经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