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白公鸡

哇哇百科课堂 · 2025-01-08 12:37:40

养殖白公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育成前期的饲养管理

保持均匀度和控制体重:在6~12周期间,控制公鸡密度在4只/平方米左右,使用小栏饲养以保持均匀度。每周进行称重,10周龄时再次分栏,并对喙不好的公鸡进行修喙。选种完成后可进行1~3天的限饲,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饲料。

注重周增重:13~20周是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体重增长应以周增重为主,避免强行将体重拉回标准,以免损伤睾丸发育。

饲养环境

温度控制:1-7日龄时温度保持在33-35℃,之后每周逐渐降低3℃,后期温度不能高于25℃,不能低于10℃。

饮水充足:保证充足饮水,特别是在出壳24小时内饮足水,之后要保证水槽中不断水,并确保饮水清洁。

通风与密度: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夏季和10日龄后,密度要适中,冬密夏稀。1-2周龄每平方米40-30只,3-4周每平方米30-20只,5-6周龄每周每平方米20-15只,7-8周龄每平方米15-10只。

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1-3日龄24小时,4-7日龄23小时,8-25日龄每晚开两小时关两小时,25日龄后每天光照要保证在12小时以上。

饲料与喂料

前期饲料:4周龄前饲料中蛋白含量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全。

后期饲料:4周龄后能量要高,蛋白质要稍低,建议使用颗粒料,便于增重。

断喙:在出壳后或10-14日龄进行断喙,采用电断喙器,接种疫苗前后一天不进行断喙。

混群与选种

公母分群:出壳后进行公母鉴别,公鸡在70日龄出售,母鸡在45日龄出售。

混群比例:混群一般在20-23周之间进行,混群过早公母分饲难度大,混群过晚不利于公母分饲和公母鸡和谐相处。混群前要对公鸡进行最后一次选种,选择第二性征明显、体态无异常的公鸡。

疾病预防与控制

定期疫苗接种:定期给鸡进行疫苗接种,防止常见鸡病。

保持鸡舍清洁:定期进行鸡舍消毒,防止病原菌滋生。

管理与监测

观察鸡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定期观察鸡的行为和身体状况,留意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合理调整饲料:根据鸡的不同阶段和需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喂料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养殖出健康、生长迅速的白公鸡。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