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鳜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准备
选择池塘:选择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池塘,面积3—10亩,水深2米左右,底质以粘土为好,壤土次之,淤泥厚1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并配置增氧机。
消毒:放养前10天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5天经过滤注入新水,每亩施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200公斤,保持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
鱼种放养
放养时间:在4月初水温6—10℃的晴天放养。
鱼种规格:一般亩放体长14—16厘米赤眼鳟鱼种800尾左右,同时搭配体重100克左右的花白鲢鱼种100—150尾。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
饲料投喂
饲料类型:使用粗蛋白含量30%的通用型精养鱼配合浮性颗粒料。
投喂方法: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25分钟基本吃完为准。定点投喂,将饲料投喂在用毛竹围成的方框形食台中。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习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一般3天即可由撒喂收缩到食台。
补充青饲料:除了每天投喂浮性颗粒饲料外,结合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食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浮萍或每天适量投放,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水质管理
透明度控制:要求池水透明度基本控制在25—30厘米,保持水质爽活清新。经常换注新水,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保持水质清新、活爽。
养殖管理
饲料系数:赤眼鳟的饲料系数在1.8左右。
驯化:鱼种下池后,可先将饲料沿池边撒投,然后逐步投入食台内,一般3—5天即可由撒投收缩到食台。摄食正常后,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
收获
收获时间:北方养殖地区一般5~6月份投放4~5cm的鳜鱼种养殖成鱼。
收获规格:每666㎡产量可达400-500公斤。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眼鳜的养殖,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查水质和鱼群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