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鳗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设置
池塘面积通常在0.5亩左右,需要设置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
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池塘堤顶面铺砌地砖,防止鳗苗逃走。
池塘消毒
池塘清整后需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使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漂白粉进行消毒。
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鳗苗约0.1公斤,具体密度根据养殖方式和条件进行调整。
鳗苗的饲养
鳗苗进塘的前4天,每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
第5天开始训练鳗苗由夜间进食改为白天进食,由分散进食改为集中进食,饲料由天然活饵料改为人工配合饲料。
饲料台上方可挂60瓦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特性引诱摄食,白天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每隔1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分疏,将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
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并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等,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环境调控
选择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环境进行养殖,水质pH值应在7-8之间,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
养殖场需有足够的电源,一般每亩鳗池需要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
疾病防治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必须进行消毒。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体交换畅通,预防疾病的发生。
日常管理
及时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
保持网箱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饲料,记录养殖数据。
以上是养殖鳗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养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