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螺的养殖方法有以下几种:
立体式多层饲养箱养殖
使用立体式多层箱体,每层箱高10厘米,规格为20厘米X 17厘米X 10厘米,养殖土厚5厘米,留有空间5厘米。
箱底可铺设一层3厘米左右的碎石子和鹅卵石,以增加透气性和透水性。
幼螺孵出后藏在泥土里,2天后爬到土表活动,应及时转移到饲养箱内,避免用手抓捏或用夹子夹取,可用菜叶或湿布覆盖诱集幼螺。
池塘养殖
幼螺孵出后自动掉入水中,当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开始吃食。
养殖容器可以是缸、盆、桶等,水深20厘米时,每平方米放幼螺5000-10000只。
投喂食物以鲜嫩的浮萍、菜叶为主,搭配豆饼粉、米糠、麸皮,日投量为每平方米用青饲料250克,精料50克。
随着幼螺生长,放养密度逐渐由密到稀,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以2000-3000只为宜。
稻田养殖
稻田整理成宽2-3米的长条形畦坑,水深30-50厘米,中间放置竹片、木棍以便螺吸附。
放养密度以幼螺全部浮出水面并略有空隙为宜,随着个体增大,可按不同规格分开饲养。
饲料以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为主,可辅以精料如米糠、麸皮等。
吊笼养殖
使用直径30厘米的网笼,分8层,层高15厘米,每笼放幼螺60粒左右,吊在浮筏上养殖,笼间距80厘米。
以贻贝为饵料,每4~7天投饵1次,每次每层笼投放5厘米厚的贻贝。
虾池混养
将幼螺放入虾池中与对虾一起养殖,以虾类的残留饲饵、死虾和池底自然生长的贝类为饲料。
春季投入壳高2~3厘米的幼螺,到年底壳高可达7~8厘米。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容器:根据养殖规模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容器,如立体式饲养箱、池塘、稻田等。
控制放养密度:根据幼螺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拥挤和摄食困难。
合理投喂饲料:提供新鲜多汁、营养成分丰富的饲料,并注意定期更换食物种类。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和溶氧量充足,为幼螺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遮阳和防鼠工作:夏天需设置遮阳设施,防止高温影响幼螺生长,同时做好防鼠工作,避免鼠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养殖幼螺,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