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鸟的养殖方法如下:
养殖环境
场地选择:鹧鸪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环境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远离低洼潮湿的地方。以沙性土质为最佳,因为沙性土地透气性、透水性好,不易滋生细菌。
温度控制:刚出生不久的鹧鸪需要控制温度在33°C以上,之后温度控制在20°C以上。夏季育雏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晚上需要继续加温。育雏第1周温度在36.1°C到37.6°C,之后每过7天下降1°C,保温要31-46天。
湿度控制:雏鸪喜欢干的环境,害怕湿。孵化7天以内,育雏舍内湿度最好在66%左右,7天后湿度调整到56%到61%。积粪要及时清理。
通风:温度适宜时,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有利于鹧鸪生长。
饲料与喂养
饲料选择:鹧鸪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吃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前期最好喂饲料,后期主要以饲料为主,有利于产蛋。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包括玉米、碎米、四号粉、豆粕、进口鱼粉、酵母、石粉、微量元素、食盐和添加剂。
饮水:清洁水不间断供应,3周龄内每100kg水中加入5g多维。3-7周龄每日喂一次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水,并不断供给清水。8周龄至出售,每天喂一次0.2%的土霉素。
饲养密度:根据鹧鸪的周龄,饲养密度不同。11天以内1平方米饲养41-51只,11天至28天饲养31只,25-49天饲养21-26只。育成期适当的饲养密度是11-17周龄每平方米35-40只,18-24周龄为25-35只,25-29周龄为20-30只。
繁殖与管理
繁殖季节:鹧鸪一般一年繁殖两次,繁殖期间需要多加照顾,确保温度、食物、水及时到位。
光照管理:育雏期每天照射22小时左右的光照,强度16-21勒克斯。两周龄后,供给2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4w/平方米。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鼻炎疫苗、支原体疫苗等。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积粪,注意观察鹧鸪的健康状况,及时淘汰不健康的个体。
销售与运输
销售:肉鸪一般饲养13周便可上市出售。为了更早地上市,可以进行育肥饲养。育肥期要使用高能量的饲料,保持环境安静,光照可采用每天20小时的连续光照。
运输:每次全进的同龄鸪在出售时,应在同天或同一周内全部清出处理,避免疾病传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鹧鸪,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