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的破坏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描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材破坏形态及其定义和原因:
脆性拉裂破坏
定义:岩石在破坏前变形较大,但没有明显的荷载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这种破坏称为延性或韧性破坏。
原因:岩石内结晶晶格错位的结果,在一些软弱岩石中这种破坏较为明显。
脆性劈裂破坏
定义:岩石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但在荷载作用下突然破坏,通常是由于岩石内部裂隙的发展导致的。
脆性剪切破坏
定义:岩石在破坏前变形较大,没有明显的荷载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这种破坏称为延性或韧性破坏。
原因:岩石中裂隙发生和发展的结果。
延性破坏
定义:岩石在破坏前变形很大,且没有明显的破坏荷载,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
原因:岩石内结晶晶格错位的结果,在一些软弱岩石中这种破坏较为明显。
塑性/延性破坏
定义: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没有显著觉察的变形就突然破坏,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
原因:岩石中裂隙发生和发展的结果。
弱面剪切破坏
定义: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沿着预存的弱面发生剪切破坏。
原因:岩体结构及环境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完整结构岩体在低的环境应力条件下呈脆性的张破裂,在高的环境应力条件下呈柔性的剪破坏或塑性流动变形。
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定义: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沿着X状共轭斜面发生剪切破坏。
单斜面剪切破坏
定义: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沿着单斜面发生剪切破坏。
塑性流动变形
定义:线应变达到或超过10%时,岩石表现出塑性流动变形。
拉伸破坏
定义:在轴向压应力作用下,岩石在横向产生拉应力,导致横向拉应力超过岩石抗拉极限而引起的破坏。
这些破坏形态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岩石在受到不同荷载和环境条件下的失效机制,对于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