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菇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菇棚搭设
时间选择: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
菇床搭建:利用两畦间的蔗沟作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
培养料配制
原料选择:干牛粪50%,蔗叶20%,稻草30%。辅助原料:每100公斤培养料加尿素或硫酸铵1~1.5公斤,过磷酸钙、石膏各1.5公斤,石灰1~1.5公斤。还可以加适量豆秆、菜籽饼、豆饼等。
发酵处理:培养料原料必须新鲜,要经高温发酵,进床时需呈咖啡色,无臭味,pH值7.5,含水量为60%~75%。将蔗叶截短,然后连同稻草、豆秆及干粪用水浸饱。在发酵地面上展一层17厘米厚的蔗叶和稻草,上面盖一层5厘米厚的牛、猪粪,再在上面盖稻草、蔗叶。
接种与培养
接种时间:在培养料准备好并发酵后,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将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上,然后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
培养条件: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在菌丝体培养15天左右,床底见到菌丝时,要抓紧覆土。土可以就地取材用细土粒覆盖菇床4~5cm厚。当菌丝体爬上3/4细土表面,菌丝顶端呈扇形时,又要抓紧定好菇位,喷好结菇水。
出菇管理
菇房管理:菇房一般用塑料薄膜把棚顶的前后左右围起来,再用甘蔗叶编成的草栅栏覆盖好,以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菇房要在人行通道的两头留门,每个门还要设密门和疏门,以便调节菇房的温湿度。
温湿度控制:当气温达30℃以上时,蔗田要灌水降温,要加厚房顶覆盖物,多留蔗叶,加强荫蔽度。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
采收与再生:当蘑菇采收4~5茬后,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石灰、草木灰的过滤液及少量食盐,以补充养份并中和料层中积累的酸性物质,控制杂菌生长,保持菇体的洁白色泽。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蔗田中成功养殖蔗菇,并且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高产和优质的蘑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