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出水后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管理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海参的大小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废物和排泄物的堆积。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海参的生长需求。在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换水频率,利用增氧机、水泵等设备,排出底层的有害物质,注入新鲜的海水,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和活性。
合理投喂饲料
控制投喂量:过量喂养会导致饵料残留过多,污染水质,并增加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根据海参的生长情况和摄食习惯,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选择优质饲料: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食,因此,应投喂富含这些成分的饲料,如海带、鼠尾藻、海藻草等。
施肥与改底
施肥:在春季水温回升时,适时施肥,促进底栖硅藻等有益藻类的繁殖,为海参提供优质天然饵料。施肥时应均匀撒入池塘,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定期改底: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淤泥,避免淤泥过多导致氧气消耗和池水缺氧。一般建议10-15天进行一次改底操作,并使用有机酸解毒和光合细菌制剂来改善池塘水质的酸碱度和有毒气体含量。
水位控制
春、秋季:水位控制在0.8m~1.0m,光照较强,利于底栖硅藻类的繁殖和生长。
夏、冬季:保持水位在1.5m以上,水温相对稳定。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换取新鲜海水,换水可带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带来海参的饵料,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促进海参快速生长。
收获与消毒
收获:经过1年至1年半时间的养殖,大多数海参达到商品规格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做好池塘的消毒处理工作,为下次养殖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海参的养殖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并确保海参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