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大鲵(大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大鲵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水流湍急且有岩洞的深山溪流中。人工养殖需要模拟这种自然环境,包括适宜的水温(16~22℃)、清新的水质(溶氧量高,pH值中性)以及安静的环境。
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山区或人烟稀少的环境,以保证独立安静和阴凉。场地内应有孵化池、幼鲵池、饵料池等,并且新建场地需要经过处理以降低水泥的碱性。
种苗投放
养殖户应从人工繁育中心购买健康无病的种苗,以确保养殖成活率。投放时需注意娃娃鱼的凶猛习性,按大小、强弱分类投放,并适当稀养。
饲养管理
大鲵的食谱广泛,包括各种鱼、虾、蟹、泥鳅、鳝鱼、蛙、蚯蚓等。投喂时需注意定时、定量、均衡,以促进娃娃鱼的健康生长。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强光直射,并防止娃娃鱼逃逸。
水质管理
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定期更换水,逐渐增加换水频率和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
疾病防治
定期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8℃。在常规饲料的投喂中,也要克服单一性,适当穿插投喂一些鳌虾、螺、蚌、青蛙之类饵料,投喂次数以每月4-6次为宜,投喂量相当于体重的5%左右。
饲料投喂
大鲵为肉食动物,在野外大鲵主要捕食螃蟹、蛙、小鱼、虾、螺以及其它水生昆虫等。人工驯养大鲵的常规饲料是鱼块、虾、蛙等。投喂方法可将饲料除去不可消化的鱼骨、刺进行投喂,投喂时可将鱼块用铁丝串在大鲵头口前摆动诱食,也可在每日傍晚直接将饲料投喂入池。
养殖密度
根据大鲵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也有所不同。规格6厘米以下的大鲵幼苗每平方米放50尾,规格6厘米~10厘米的大鲵幼苗每平方米放30尾,规格10厘米~15厘米的大鲵幼苗每平方米放20尾,规格15厘米~20厘米的大鲵幼苗每平方米15尾。换水量逐渐加大由1/3至1/2,再由1/2至2/3,换水次数由3天换一次至2天换一次,再由2天换一次至每天换一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大鲵的人工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环境安静、饲料合理投喂以及定期消毒防病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