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怎么养活

左芳精彩说 · 2025-01-08 17:09:02

肉鸡养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选择、疾病防治、以及日常管理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选择健康的雏鸡

选择体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带病少的雏鸡,这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科学饲养管理

饲料选择:使用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无霉、容易消化的饲料,并添加适量的抗病促生长剂(如达龙速肥美)。

多餐喂料:肉鸡每日喂料次数应视生长阶段而定,育雏期5~6次,以后4-5次,每次喂料均采取少喂勤添,定时定量,供足清洁饮水。

光照管理:雏鸡出壳3日龄内可保持光照23-24小时,以后逐渐减少至14-12小时,光照强度以暗淡为宜。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1~2日龄舍温应保证在35~33℃,1周龄舍温33~30℃,以后每周降2℃左右,至5周龄时保持在21-25℃。

疾病防治

卫生消毒:雏鸡进栏前一周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定期对栏舍、饲料、饮水、用具等进行消毒。

疫苗接种: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如鸡痘疫苗、球虫病疫苗等,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定期投放防治药物。

日常观察:坚持每天早、晚巡栏,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料、饮水、粪便等情况,发现病鸡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

防害灭鼠

杜绝鼠、蛇、黄鼠狼等对肉鸡的危害,保护肉鸡免受捕食和惊吓。

饲养方式选择

地面平养:在舍内地面上铺设垫料,鸡群生活在垫料上,适合肉鸡生长发育特点,但易发生球虫病。

栅上平养:用竹竿或木条钉成栅网,鸡群饲养在栅网上,减少鸡与粪便接触,不易发生球虫病。

笼养: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率,但胸囊肿发生率高,龙骨弯曲发病率较高。

笼养与散养相结合:前3周采用笼养,3周龄后改为地面平养,有利于雏鸡安全渡过危险期,饲养效果较好。

环境管理

通风换气:保持鸡舍空气新鲜,防止氨气积累,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卫生。

光照管理:合理设置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肉鸡的健康发育和增重。

饲料转化率

肉鸡的饲料转化率较高,一般料重比为2:1左右,要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并保证充足饮水。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提高肉鸡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饲养方式和管理措施。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