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猴的养殖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程和原则,以确保猴子的健康、安全和福利,同时满足实验需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要点:
预饲养(检疫)
预饲养区应与其他动物饲养区相对隔离。
实验猴的预饲养期至少为5天,期间需建立个体档案,包括动物来源、接收日期、既往史、初期检查状况、免疫情况等信息。
饲养员、兽医及动物实验人员必须对实验猴进行调教训练。
日常饲养
每天记录饲养室的温度、湿度,检查通风情况,观察动物的饮食和行为有无异常。
每日清洁冲洗饲养笼舍,清洁饮水瓶和食具,每周更换一次猴笼。
保持实验猴的饮食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饲喂一次,每次150-200克,特殊要求的实验除外。
提供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作为辅料,每周按计划供应。
饲喂结束后,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地面,并用刮水板除去地面积水。
结束饲养室工作后,随手关门。
遇动物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兽医隔离诊断并进行护理治疗。
饲料管理
使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并根据实验猴的体重和年龄进行投料,每天加饲料2次,上午8:00~8:30,下午4:00~4:30,幼实验猴中午12:00加投一次。
每天添加1次新鲜干净的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以补充体内不能合成的维生素C,幼实验猴每天投2次以防止坏血病。
每天更换2次水,保证水源充足。
环境卫生与消毒
饲养间室内和室外场地应设有暖气、照明、栖息架、饮水器、食槽、下水道等设施。
室内场地冬季室温控制在13~19°C,夏季控制在23~29°C,湿度控制在60%~80%。
每日进行1~2次清洁,每周进行1~2次定期消毒,使用0.1~0.2%的过氧乙酸、1:75~85的次氯酸钠溶液或0.01~0.02%百毒杀等消毒液,或交替使用。
冬季还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健康与医疗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结核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检查,发现阳性者及时处理。
饲养期内,幼猴断奶后早晚各补充一次奶粉,主饲料为130~160克/只/日,青饲料为220~270克/只/日。
饲养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护理。
管理与繁殖
猴在野外是群居动物,应在兼容的情况下成对饲养或在合适的种群中饲养,除非有兽医相关的福利考虑或是有IACUC批准的合理科学理由,才能单笼饲养。
对于有繁殖意愿的猴子,要确保雄性和雌性配对合适,并在孕育期提供适应的环境和饲养管理。
在繁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疾病传播,确保猴子的健康和繁殖成功。
这些要点涵盖了从预饲养、日常饲养、饲料管理、环境卫生与消毒、健康与医疗到管理与繁殖的各个方面,为试验猴的养殖提供了全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