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犊牛育肥
主要用于生产小白牛肉。
犊牛出生后6~8个月龄出栏,期间仅喂全乳或部分脱脂乳,不喂粗饲料。
体重达到250~350kg时屠宰上市,肉质细嫩多汁,味道鲜美。
幼牛育肥
指18~24月龄前出栏的育肥牛,也称为小肉牛。
主要利用幼牛生长快的特点,供给高营养水平的全价日粮,进行强度育肥。
出栏体重达到450kg以上,牛肉质地鲜嫩多汁,脂肪含量少,口感好。
成年牛育肥
指成年或近成年的牛育肥。
这类牛在体况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经短期育肥后达到改善肉质、增加产肉量的目的。
肉质和饲料利用率均不如幼牛,胴体脂肪较多,只能作为一般牛肉。
繁殖母牛养殖
购买小母牛犊饲养,等到母牛成年后配种繁育小牛犊。
产下的公牛犊可以售卖,产下的母牛犊可以留下饲养,成年后再配种繁殖。
这种模式利润回报可观,但前期对饲养技术和资金周转要求较高。
肉牛养殖
饲养育肥牛直至出栏售出,分为购买300-500斤左右的牛犊育肥至1300-1500斤左右出栏,以及购买800-900斤左右的架子牛进行短时间高强度育肥然后出栏。
前者花费时间更多,风险较低;后者花费时间更短,风险性较高。
自繁自养
先养一些母牛,产下的公牛犊育肥出售,产下的母牛犊饲养扩群。
这种模式获取利润的方式较多,风险较低,但前期成本较高,收益周期较长。
需要避免近亲繁殖,确保牛犊品质。
繁殖——肥育型(混合型)
即由犊牛生产至育肥、出售一体化的饲养模式。
犊牛断奶后迅速转入肥育阶段进行育肥,达到出栏体重(500公斤左右)后出售。
这种模式能够使牛在饲料利用效率较高的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总效益高。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
注重品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出肉率高以及肉质好的肉牛品种,如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等。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牛舍卫生,确保牛的健康生长。
做好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降低养殖风险。
通过以上分类和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养牛的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