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脚牛肉的名字来源于 四川乐山的一种传统名菜,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但流传最广的是与一位擅长中草药的罗老中医相关的故事。
罗老中医与跷脚牛肉
罗老中医在四川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他看到许多大户人家将牛杂(如牛肠、牛肚、牛骨等)丢弃,觉得十分可惜,于是将这些牛杂捡回,与中草药一同放入汤锅中炖煮。
由于人多无座,许多人只能站着或蹲着,甚至将脚跷在桌子横杠上吃,久而久之,“跷脚牛肉”这一名称便流传开来。
周村屠夫与跷脚牛肉
另一种说法是,周村屠夫周天顺将遗弃的牛杂收集洗净捣碎用大锅熬制,为了除腥臊加入香料去味,用当地辣椒、花椒作佐料拌之,以低廉价格卖给当地码头的苦力脚夫食用。
吃的时候没有凳子,人又多,站着又很累,所以人们便端着碗,一只脚踏在长桌下的条杠上,就着一盘辣椒碟子,边吃边聊,后来人们便把这称为跷脚牛肉。
跷脚牛肉的特色
跷脚牛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选材之精、制作之细。精选上等黄牛肉,经过精细切割与腌制,再配以秘制香料和牛骨熬制的高汤,使得每一口牛肉都鲜嫩多汁,汤底醇厚而不腻。
这道菜肴的“翘”味,不仅在于牛肉的鲜美,更在于那份深厚的江湖情谊。
跷脚牛肉作为乐山市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膳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口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