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的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田螺适应能力强,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可以选择稻田、池塘、沟渠、水田泽地、排灌池塘、缓流溪滩、茭白田、慈菇田等地方进行养殖。
养殖池塘应设在土质松软、水源充足的地方,池宽1.5米,长10米,深0.6米,畦宽0.5米,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
种螺搜集与选择
种螺可以从肥活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购买。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
放养准备
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避开高温炎热时节,一般以3-5月放养为宜。放养时要一次放足量,也可以多次放入,每667平方米放养螺种100到150千克。
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
投喂饲料
田螺的食性杂,可以投喂青菜、豆饼、米糠、蚯蚓、昆虫、动物内脏、下脚料等。要求饵料新鲜,投喂量一般为螺体重的1%~3%,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8~9时。
如果发现田螺壳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饲料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如果田螺壳口圆片盖放缩,肉质溢出,则说明田螺缺钙,应在饲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
日常管理
视天气变化调节好水质、水温,控制好水位,保证水中氧气含量。当水中溶氧量在3.5mg/L时,摄食量明显减少;降至1.5mg/L时就会引起死亡。
定期更换池水,一般10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捕捞与上市
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是田螺繁殖产卵的高峰期,捕捞商品螺应避开产卵高峰期,分批捞起或排干池水捡拾。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下年繁殖仔螺做准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田螺的人工养殖,并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